│徵信新聞│
GPS尋人 NCC:涉及隱私
中央社 2011/06/07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7日電)中山醫學大學學生張博崴山難事件,警消、國軍找51天一無所獲,直到民間山友入山才尋獲遺體。NCC技正陳春木今天說,若以GPS定位尋找張博崴位置會很精準,但涉及隱私仍討論中。
228連續假期隻身攀登白姑大山失蹤的張博崴,經過警消出動600多人、51天的搜索,最後卻是被山友意外找到了遺體。對此,張博崴家屬砲轟官方搜救不力,才會讓他慘死,因此考慮要提出國賠。
張父上午在民主進步黨籍立委田秋堇協助下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表示,現場指揮中心人員沒有專業搜救能力,不重視科學數據,只憑經驗判斷,造成搜索區域根本完全顛倒,甚至連望遠鏡都沒有,家屬要求救難人員攜帶行動電話衛星定位系統(GPS)紀錄搜索範圍,也當場遭到指揮中心拒絕。
張母表示,當家屬質疑救難過程當中,是否利用行動電話的數據IP值、TA值進行定位,指揮中心表示,完全沒有這種東西。民間救難隊及民間搜救專家在家屬拜託下,運用基地台最後註冊位置及雙向通聯位置劃出搜山方向,定位小區域搜索,民間搜救專家1天半就尋獲遺體。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技正陳春木表示,如果當時張博崴行動電話能夠打通,是可以從通聯紀錄查詢從哪個基地台發出,但也僅能知道此基地台所涵蓋的範圍內,以都會區來說,半徑範圍300公尺至500公尺;在山區則可能擴大至5公里。
陳春木說,如果以行動電話的衛星定位系統(GPS)來找尋當時張博崴所在位置,定位會更加精準。他說,只要是用戶當時是開機狀態,不需對外撥號,手機業者就可以強制送出。不過他以美國911為例,當時美方曾討論GPS位置由手機業者送出,但由於社會認為會侵犯用戶隱私,因此目前仍是討論階段。